界面新闻记者|戈振伟经过多年发展,中国已经主导液晶面板市场。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LCD显示面板占全球产量的73%。液晶面板技术的下一个突破点会在哪?对此,TCL华星副总裁、研发中台总经理赵斌对界面新闻表示:“中国的液晶面板技术在视觉画质、绿色低碳、护眼健康等方面还有持续创新升级的空间。”他举例称,比如跟功耗相关的氧化物,TCL华星就已经研究十几年,公司跟华南理工大学、北大深研院、中山大学等一些院校合作,在进行新型氧化物材料的开发。TCL华星是中国本土崛起的面板龙头之一。在显示面板领域,TCL华星较为成熟的LCD基本实现全尺寸量产, 新兴OLED技术已实现小尺寸产品量产,大中尺寸产品也在开发中。“液晶显示的发展历程,以前看起来有点像迈入中年,但从做研发的角度,发现其实还是个年轻人,尤其在中尺寸和大尺寸上。”赵斌称。今年11月,TCL华星宣布其印刷OLED正式量产,从2023年12月印刷OLED5.5代线首台设备搬入武汉到正式宣布量产,TCL华星用了不到一年时间。这也是在显示技术领域第一次有中国企业引领全球化技术进入商业化阶段。当下,以京东方和三星为首的面板巨头都已经开始了第8代OLED产线的建设,但双方都表示将使用蒸镀技术来进行生产。有别于日韩企业主导的传统蒸镀制造工艺,印刷OLED即通过喷墨打印技术将有机发光材料精确地印刷到OLED显示屏上,是另一个技术路线的选择。这也意味着,在蒸镀OLED技术占据主流的时代,TCL华星想通过印刷OLED实现换道超车,这是它作为全球第二大显示面板企业必须抓住的机遇。据悉,TCL华星的印刷OLED技术可用发明专利数量目前位居全球第一。对于印刷OLED在产品线上的路径规划,赵斌表示:“从医疗显示切入,第二步是高端显示器、主流笔记本,这样就能把产能进行提升,未来进一步往手机、小尺寸方向渗透。”Micro LED领域,部分应用了Micro LED技术的新产品正在逐渐面世,比如天马与近日联合发布的60寸玻璃基AM驱动Micro-LED无缝拼接屏。业内人士判断,Micro LED目前处在一个新的爆发增长期。据LEDinside不完全统计,今年已有15个Mini/Micro LED项目在全国签约,项目的总投资金额达688.95亿元,这些最新项目的落地,为Mini/Micro LED未来生产与技术研发提供更多的资源储备。TCL华星在Micro LED技术上也官宣取得重要突破,公司已经实现芯片、转移、键合层面的局部领先。TCL华星在厦门的芯颖中试线今年10月已经完成了建设,计划在25年进行小批量试产。芯颖是TCL华星和LED龙头三安光电在2020年共同成立的一个Micro LED研发公司,分别占股55%和45%。随着多家厂商陆续宣布Micro LED项目投产和技术突破,行业的发展也进一步推动了Micro LED相关设备的出货量。今年下半年,壹倍科技、迈为股份、合肥欣奕华、精测电子等多家公司纷纷公开了Micro LED设备的交付进展。不过,在Micro LED这条路上,赵斌透露,TCL华星也遇到过不少技术挑战,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包括半导体背板技术、驱动补偿技术、转移键合技术、LED芯片等。其中,新公司芯颖聚焦的领域,就是用激光转移和金属键合去做非常挑战性的技术开发。对于Micro LED,尤其是像玻璃级的Micro LED,赵斌认为,产品化的路程还很长,还处于相对比较早期的研发阶段。“几年前非常好,这几年在Micro LED上的产业化进展部署在放慢,我们也有意识地控制节奏,Micro LED产品化的时间至少还要有几年,才能真正进入到产品化。”赵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