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杨志锦界面新闻编辑 | 江怡曼11月上万亿的置换债发行,对金融数据也形成影响。一方面,置换债发行后,城投平台偿还存量贷款,导致贷款同比少增;另一方面,置换债大规模发行导致财政存款多增(财政存款不计入M2),M2增速有所下行,而部分置换债资金短暂在企业部门沉淀形成活期存款,叠加房地产市场成交活跃,M1增速继续回升。社融方面,政府债多增较大程度上对冲了贷款同比少增的影响,社融增量和上年同期大体相当。12月仍有接近万亿的置换债发行,上述影响还将持续。明年1月,个人活期存款、非银行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将纳入M1,修订后的M1同比增速将明显提升,有可能由负转正。M1-M2剪刀差收窄今年以来,M1增速持续回落,由1月的5.9%回落至9月的-7.4%,引起市场广泛关注,10月则回升至-6.1%。央行数据显示,11月M1余额65.09万亿元,同比下降3.7%。这意味着M1增速继续回升,主要由两个因素推动:一是置换债大规模发行,导致部分资金在企业部门短暂沉淀;二是在降息、降低首付比、一线城市放松限购等一揽子增量政策推出后,一二线城市房地产成交活跃,部分居民储蓄存款转化为企业活期存款。此前也有类似案例,2015年地方债开启置换,M1增速开始回升,由3月的2.9%上升至2016年7月的25.4%。央行在《2016年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解读称,M1增速较高受多种因素综合影响:一是中长期利率降低,企业持有活期存款的机会成本下降。二是房地产等资产市场活跃,交易性货币需求上升。三是地方政府债务置换过程中会暂时沉淀一部分资金。12月置换债发行仍在继续,M1增速有望继续回升。12月2日,央行发布公告称,决定自统计2025年1月份数据起,启用新修订的M1统计口径。修订后的M1包括:流通中货币(M0)、单位活期存款、个人活期存款、非银行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相比此前的M1口径,此次修订新纳入个人活期存款、非银行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按照调整后的口径计算,修订前后M1增速趋势基本一致,但是修订后的M1增速更高,明年可能恢复至0以上。央行数据还显示,11月末M2余额311.96万亿元,同比增长7.1%,增速相比上月回落0.4个百分点。M2增速回落同样受到置换债发行影响,置换债大规模发行,导致存款回流国库。此外,11月股市相对平稳而债市火热,居民存款回流理财等资管产品,资管产品加大对同业存单的配置也会导致M2退出。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梁斯表示,一方面企业新增信贷规模同比少增导致新增存款同步少增,影响了M2增速。另一方面,受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加快影响,11月份财政存款同比多增4693亿元,对M2带来一定拖累。“一增一减”后,M1-M2增速“剪刀差”收窄,显示货币活化程度有所提升。
界面新闻记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