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智能锁技术尚未完全成熟,出现故障在所难免。
最近由京津冀三地消费者协会组织的一次涉及38款智能锁的抽查显示,每一款锁都有其自身的问题。据大材研究的数据,在这38款智能门锁样本中,有24款的IC卡钥匙容易被破解复制,甚至包括一款售价高达3700元的产品。
此外,宣称拥有指纹识别功能的14款智能门锁样本中,实际上不具备此功能,存在虚假宣传之嫌;32款样本可以通过伪造的指纹解锁;而30款样本则表现出较差的稳定性。
总之,这些锁或多或少都会有些小毛病,这也需要用户自行判断。即使对于传统的机械锁来说,也常常会面临诸如无法开启或遭到损坏等问题,这些都是较为常见的现象。
然而,若出现问题较为严重,则应依据检测结果来选择,特别是那些容易被轻易打开且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的智能锁,显然不宜选购。
通常情况下,多数智能锁短期内不会出现问题。但使用一两年后的表现如何,就难以预测了。就像我们日常花费一二百元购买的锁具,往往在一两年内就会损坏,不得不更换新的。相比之下,智能锁的价格通常在一千至二千元左右,用户自然希望它们能够长期稳定使用。因此,良好的售后服务变得尤为重要。
推荐选择那些规模较大、技术积淀深厚,并且在全国范围内设有较多售后服务点的品牌。这样不仅产品质量更有保障,一旦出现问题,也能获得更迅速的服务响应。
现行有一个名为《电子防盗锁》的行业标准,购买时可关注产品是否达到这一标准,并查看是否有相应的检测报告。
目前,智能家居锁在家用市场中的普及率还不高,更多的应用出现在公寓、酒店等公共场合,主要因为这类场所便于管理和无需担心售后服务,任何问题都需要供应商及时处理。
而对于个人用户而言,如果所购智能锁发生故障,等待商家提供上门维修可能会有一定的时间延迟,尤其是当所选品牌的实力和技术支持不足时。由于智能锁与家庭的安全息息相关,这一点与家用电器不同,后者即便稍作等待也不会带来太大影响。一旦智能锁出现问题,尤其是涉及到开锁或闭锁的功能障碍,商家应当能够立即采取行动予以解决。
检测结果揭示的问题
此次检测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物理安全性能、信息安全防护能力以及电磁兼容性等。结果显示,所有被测试的智能门锁在至少一个或多个项目上不达标,其中最严重的是信息安全问题,部分产品甚至存在严重的数据泄露风险,一旦被黑客利用,可能直接威胁到用户的家庭安全和个人隐私。
用户应如何选择与使用?
面对如此触目惊心的数据,作为普通消费者的我们应该怎样才能避免掉入“陷阱”,选购到既安全又实用的智能门锁呢?以下几点建议或许能帮助您更好地做出决策:
1.了解品牌背景:虽然本次检测表明即使是知名品牌的智能门锁也存在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知名品牌都不值得信赖。选择有良好口碑和售后服务保障的品牌,可以降低购买风险。
2.查看认证标志:购买时注意检查产品是否有相关质量认证(如ISO9001、CE等),这些是产品质量的基本保证。
3.注重安全性设计:优先考虑那些采用了多重验证方式(例如指纹识别+密码输入)及具备防撬报警功能的智能门锁,增加安全性。
4.定期更新固件:对于已经安装使用的智能门锁,及时关注厂家发布的系统更新信息,并按照指示操作完成升级,以修复潜在的安全漏洞。
5.谨慎设置权限:如果智能门锁支持远程控制功能,请确保只授予信任的家庭成员相应的权限,并且定期审查访问记录。
6.加强网络环境管理:由于大部分智能门锁都需要通过Wi-Fi连接互联网实现更多功能,因此需要确保家中的无线网络处于良好的加密状态,防止外部非法入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