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医保局没有像往常一样公布第十批集采拟中选药品的平均降幅,但从现场报价透露的信息来看,第十批集采的降价幅度一点不逊于之前的批次。
相关数据显示,自 2019 年 12 月我国全面实施 MAH 制度以来,基于药品上市许可与生产许可的分离,我国大批研发机构和企业注册成为 MAH。2021 年 1 月至 2022 年底,我国 B 证企业从 140 家增至 791 家,增长率高达 465%;截至 2023 年 11 月 30 日,全国 B 证企业数量达到 1172 家。
在第十批集采拟中选目录中,以 " 受托生产 " 为关键词可以查询到 118 个结果,也就是说,在拟中选的 385 个产品中,有 118 个产品为 B 证企业委托生产的。
在保供应方面,此次集采以 " 带量 " 方式稳定了企业未来三年的产能和供应链预期。国家医保局表示,此次集采平均每个药品有 6 家以上企业中标,促进供应更加稳定多元。积极推动急抢救药、短缺药的保供稳价,在通过 " 带量 " 明确企业供应预期的同时,实行每个省份 " 一家企业主供、两家企业备供 " 的供应方式,提升临床供应韧性。
14 日召开的全国医疗保障工作会议提出,明年将继续常态化制度化开展国家组织和地方牵头的药品耗材集采,引导医疗机构优先使用质优价宜的中选产品。
( 本文来自第一财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