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电力市场再现 " 负电价 "。
出现负电价的德国,近年来正在大力推进光伏装机和可再生能源发展。德国联邦网络管理局(BNetzA)统计数据显示,2023 年,德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容量 17GW,总装机容量接近 170GW,同比增长 12%。其可再生能源的增长主要来自光伏,与 2022 年相比,德国 2023 年的光伏发电量几乎翻了一番。
终端用户难受益于负电价
电力商品具有无仓储性,电能的生产、交割和消费几乎同时完成。随着新能源装机容量的增加,因新能源发电波动性和间歇性的特性,风、光电量爆发时段与用户需求量不匹配,导致容易出现负值现货交易价格的情况。
负电价反映的是可再生能源大规模接入电网带来的 " 消纳问题 ",并不意味着电力供应处于过剩的状态。
国信证券分析称,当电网电量供大于求时,传统发电机组启停成本过高,不能随时启停,新能源发电企业只能弃风限电造成电力浪费。如果发电企业以零电价甚至负电价将电力卖给电网公司来鼓励用电侧消纳多余电量,则有望减少弃风限电现象。
再进一步看,短期的负电价也不能真正让利于消费者。据第一财经报道,这个价格发生在批发市场,终端用户一般很难从中受益,需要还要加上税 / 费 / 输配费才是用电侧的价格。
业内人士表示,未来随着新能源装机占比增加,光伏大发与用电高峰的时间错配问题将进一步凸显,负电价发生的可能性增加。
据国际能源署预测,由于太阳能光伏和风能在发电中领先于其他能源,可再生能源在发电中的比例将从 2020 年的 29% 上升到 2050 年的近 70%。
编辑|卢祥勇 杜波
校对 |赵庆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自券商中国、第一财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