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杨志锦界面新闻编辑 | 江怡曼
央行数据显示,上半年居民部门新增信贷1.46万亿,相比2023年同期少增1.34万亿,相比2021年同期少增4万亿;企业部门新增信贷11万亿,同比少增1.8万亿,相比2021年同期多增2.6万亿——企业部门新增信贷占比大幅提升。
“现在大家其实可以看到,不同银行的同质化竞争非常厉害,其实市场的有效需求没有那么蓬勃,在这个过程中各家银行获取资产的压力是非常大的。”平安银行行长冀光恒表示,“股份行受国有行、城商行两头挤压,面临更多的挑战。”
如何应对有效信贷需求不足?
据界面新闻记者梳理,主要有三:一是优化资产结构。招行行长王良表示,在有效信贷需求不足的情况下,我们要积极加强债券投资,包括金融债、利率债、信用债等,弥补信贷投放不足带来的缺口。同时,我们还会加强一些非银行类金融机构的资产配置,既保持短期资金的收益,也保持安全性和流动性。
二是优化信贷结构。期限上,提高中长期信贷占比;结构上,对公重点投向“五篇大文章”领域,零售主要积极服务消费品以旧换新、持续挖掘重点客群及合作场景。
工行副行长徐守川表示,要积极把握经济升级中的投资机遇,适度加大项目类等中长期贷款的投资力度,努力将贷款收益水平稳定在合理区间。
中行副行长林景臻表示,对私方面,将继续加大房贷投放力度,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积极服务消费品以旧换新,持续挖掘重点客群及合作场景,推动非房消费贷款扩面增量。对公方面,将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加大对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等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
三是挖掘新的信贷增长点。交行行长张宝江表示,虽然当前市场需求仍显不足,但新模式、新业态和新消费增长点也在不断涌现,出口市场进一步多元化。我们将紧跟市场大势,拓宽获客渠道,提升客户贡献和业务回报。
“现在信贷优质资产竞争非常激烈,近几个月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比较疲弱,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提出来一个方向,叫作寻找市场的缝隙。”邮储银行行长刘建军称。
刘建军解释道,我们通过调研发现,信贷需求不足很多是因为金融供给侧做得不够好,有很多跨行业、跨资本、跨区域的企业,他们迫切需要得到银行更综合、更贴合的服务,所以我们想通过加大寻找缝隙的能力,找到量价险平衡的资产,为此我们推出了“十大缝隙”,指导全行寻找量价险均衡发展的客户,而且已经初见成效。
界面新闻记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