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超过50%,成为消费者购车的主流选择,缺少新能源车型的合资汽车厂商很难止住持续下滑的销量趋势。
本田汽车8月中国新车销量同比下降44%,连续7个月低于去年同期。东风集团产销报告显示,东风本田1至8月累计销量同比下跌19%;广汽本田前8月累计销量只有27万辆,同比下滑26.81%。
尽管在华销量出现大跌,但本田汽车4至6月合并营业利润却刷新同期历史记录。在美国市场,受益于混动车型的销量猛增,本田汽车4至6月财季销量增长3%,实现连续16个月增长。
合资汽车品牌曾经是汽车人士争抢进入的好公司,能够提供行业内领先于自主品牌更高的薪资和丰厚的年终奖金,但随着业绩的持续萎靡,其过往的光环已经不再。
根据乘联会发布的数据,8月主流合资品牌零售48万辆,同比下降27%;前8月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超过1000万辆,市占率达到63.2%。
合资汽车品牌的燃油车产能已经普遍出现过剩,且供过于求的市场环境让它们对生产更为谨慎。不仅是本田汽车,今年5月一汽大众佛山工厂同样出现人员优化,对部分第一次劳动合同到期员工不续约,并提供“N+1”或“N”个月的补偿。
惠誉评级亚太区企业评级董事杨菁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指出,合资品牌转型已经进入关键的执行期。它们拥有资金和技术储备,但令人担忧的是决策过程的周期较长,车型推出速度难以适应当前国内自主品牌快速迭代的市场环境,这将格外考验合资品牌中外双方的步调能否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