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见习记者 | 田鹤琪
生态环境部国际合作司巡视员崔丹丹发言。图源:中非环境合作中心/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康生态系统,当前不可持续经济活动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动自然损失,自然损失会使得全球44%的城市GDP和社会发展受到相应的威胁。 中非双方各代表共同合影。图源:中非环境合作中心/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 首先,基于双方协议,通过双边或多边融资机制确保合作的公平性,这不仅有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也是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重要途径。
其次,探索外部融资支持的可能性至关重要,包括吸引擅长气候相关投资的商业和外国金融机构。两国可以共同确保绿色融资的实施,直接为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资金流。
再者,创新机制的建立,包括技术创新和融资方式的创新,中国在这些领域取得显著进展。识别并采用这些创新机制,将有助于实现碳中和目标,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挑战。
中国和非洲可以采取的政策措施包括创造一个有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气候变化活动的政策环境。通过融资支持,确保这些政策能够有效地推动相关活动。如果两国能够实施这些基于气候变化的投资资助的活动,将有望在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适应方面取得更大的进步,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铺平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