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著名学者、文学批评家、上海大学文学院教授蔡翔的新作《1980年代:小说六记》问世,这部作品不仅延续了其前作《革命/叙述——中国社会主义文学、文化想象(1949—1966)》的深刻思考,更进一步提出了“退后一步”的方法论视角,为学术界带来了新的研究动力。“‘退后一步’与1980年代文学研究的未来”学术研讨会现场“‘退后一步’与1980年代文学研究的未来”学术研讨会嘉宾大合影倪文尖倪伟罗岗倪文尖
倪文尖表示,蔡翔的新作不仅是对1980年代文学研究的一次重要推进,也是对当代文学研究思想的一次深刻反思。他指出,蔡翔教授的新著在方法论的成熟度、难题性的探求以及对未来指向性上都表现出色,超越了以往的研究。其中具有几大值得学术界再次关注的特点和推进:首先,研究目的不是怀旧,而是纠正怀旧的偏差,保持阶级的记忆和尊严。其次,研究不仅限于文学史的范畴,而是将文学放在更广阔的社会和历史背景下进行探讨。此外,采用社会史的视野,从当代中国的社会状况出发,通过小说来观察社会和历史。同时,重视新史料的发掘,但目的不仅是回顾过去,更是面向未来,直面难题。最后,将文学性和形式问题融入思想史研究,使之成为研究中国当代史的有力工具。
倪文尖认为,蔡翔的学术研究具有鲜明的平民知识分子立场,敢于做出重大判断,展现了文学研究者的核心竞争力。这些启示对当代学术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此次研讨会聚集了众多文学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了1980年代文学研究的新动向和未来发展趋势,为推动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深入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学术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