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杨志锦界面新闻编辑 | 江怡曼贷款回购增持案例正在密集落地。近期一大波上市公司披露公告称,公司或大股东将使用银行专用贷款资金用于股票回购或增持。按照监管要求,金融机构发放贷款利率原则上不超过2.25%,这意味着只要上市公司股息率高于2.25%,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使用贷款回购、增持股票就有利可图的,意愿也会更高。目前A股一共42家上市银行,股息率几乎都高于2.25%,银行是否会回购以及银行股东是否会增持成为关注的话题。界面新闻记者采访了解到,目前上市银行实施回购的可能性不大,因为银行回购股票注销会直接减少核心一级资本,不利于银行的长远发展;上市银行主要股东通过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增持具有一定可行性,但需满足关联交易的相关要求,监管也需进一步明确相关事项。回购不可行央行等三部门10月18日发布的《关于设立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有关事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称,人民银行设立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引导金融机构向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提供贷款,贷款资金坚持“专款专用,封闭运行”,分别支持其回购和增持上市公司股票。通知还提出,各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各股份制商业银行等21家全国性金融机构,自主决策是否发放贷款,合理确定贷款条件,自担风险,贷款利率原则上不超过2.25%。换言之,如果上市公司股息率高于2.25%,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使用该工具就具备套利空间。Wind数据显示,以2023年度分红情况、2024年10月22日的股价来看,A股股息率超过2.25%的上市公司数量合计有1049家,占上市公司数量的两成。其中,除郑州银行、西安银行外,银行板块其他40家上市银行股息率均超过2.25%,平安银行股息率最高(超过8%)。按此看,上市银行及主要股东使用前述工具的意愿会较高,但事实并非如此。需要注意的是,股票回购的主体是上市公司本身。包括银行业在内的金融企业杠杆经营,需要满足资本充足率的监管要求,如银行回购股票注销,则会直接减少核心一级资本,不利于银行的长远发展。某城商行中层人士表示,银行业不便实施回购。一是银行面临严格的资本金约束,如果回购股票并注销,将会消减银行资本充足率水平。在回购的同时还要维持一定的资本金比例,就必须从资产端来消减,一方面会降低银行收益,短期对股价产生显著的不利影响;另一方面,会削弱银行的投放能力和抗风险能力,造成中长期的增长乏力。二是银行如果回购股票并注销,极易引起系统性风险、声誉风险。根据公司法规定,公司如果作出减少注册资本的决定,须通知债权人。银行的债权人是数以百万计的企业和存款人,极易引发挤兑等重大风险。根据《上市公司股份回顾规则》,股份回购可用于以下用途:减少公司注册资本;用于员工持股计划或者股权激励;用于转换上市公司发行的可转换为股票的公司债券。银行回购股票用于后两个用途也面临障碍:前者金融企业的员工持股政策没有放开,后者需要银行发行可转债或可交换债,操作难度不小。
界面新闻记者 |